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草药 酱菜 刺绣
草药 酱菜
草药 酱菜
勐海县:构建古茶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全国首家“四月八
从普通青年到创业
全国首家“四月八
布依美女大本营
布依族作家潘灵
2017年 王
布依族潘氏家族史
过节的架势
布依美女大本营
都匀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作家潘灵
2017年 王
世界最长头帕舞(
过节的架势
带领失地移民(布
布依族渐渐消失的
布罗陀文化与越人、百越民族之民族精神

布罗陀文化与越人、百越民族之民族精神
作者:admin 日期:2017/7/13 15:11:13 文章来源:中华布依网

2017·广西百色田阳·布罗陀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布罗陀文化与越人、百越民族之民族精神

罗祖虞   罗洪庆   陈 燕    罗源泰

 

一、摩文化典籍中关于人文始祖布罗陀的记载

“布洛陀,一个早已载入史册的名字,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文化核心的精灵。 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布洛陀乃是文明奠基者的化身。 要揭开世界文明、中华民族起源之谜,离不开对布洛陀起源的研究,布洛陀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神、道德神、万能神的象征。 一切数字易卦的起源都和其与辅之姆洛甲文化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它代表阴阳文化的先进方向,一直隐藏在中国文化底蕴的深处而不为人们所知。”(《中华布洛陀神史》,黄懿陆)

据壮族、布依族、水族摩经记载,远古时候人文始祖布罗陀及姆洛甲(女)“开天辟地,造万物,造人,造火、造干栏、造稻谷、造牛、造工具等”,在发展生产及生活过程中,创造出越人先民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创世始祖神,从古流传至今。

在史诗《布洛陀》中,叙述了寻找、驯化及种植多种野生稻谷和小米、高粱等;以及开田造地、犁田、耙田、播种、插秧、灌溉、施肥、收获等一整套农耕稻作方法。

在《摩经布洛陀》中,特别叙述了布洛陀教人们到山上找野生稻种,加工山石做犁,制作木耙来耕作等。还叙说布洛陀创造和规定了氏族部落制度、习俗、伦理道德、宗教观念、风俗习惯、爱情及家庭中如何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等等。

以上这些,都表现出布罗陀所具有的浓郁的创世性人文始祖及其文化的特质。

二、布罗陀及其文化的产生和时代背景探索

布罗陀及其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行成的拟人化的至高无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开天辟地、创造人类、规范人间一切行为准则、受人们顶礼膜拜的英雄人物,其形成时间漫长且文化内涵丰富。从摩经文献中所描述的资料,我们来探寻布罗陀文化和民族精神,及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漫长过程。

(一)从戉、越人到百越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布罗陀及其文化

根据分子人类学、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特别是通过Y染色体、线粒体DNA、常染色体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多种遗传标记和分型手段,对东亚人群广泛研究,结果都证明:东部亚洲现代人(即晚期智人)具有共同的非洲起源特征,并通过对YDNA单倍型的变异速率,推算出大致在距今约61.8万年,东部亚洲现代人(即晚期智人)来源于非洲;又根据东亚地区南方的广西柳江人等考古资料最新研究:晚期智人(现代人—新人)的平均脑量为1400ml,而柳江人的脑量为1567ml,远大于晚期智人(现代人—新人)的平均脑量,佐证柳江人应属于现代人—新人(晚期智人)。据2001年对柳江人最新年龄测定为:7万年,因此,最早的非洲新人现代人(晚期智人)人群走出非洲,应在67万年以前。

大约67万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最早一批非洲新人现代人人群,从东非沿印度洋沿岸东进(当时印度洋海岸线比现今海岸线低120m左右),来到纬度较低,气候及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东南亚泰、老、越及中国北部湾两广地区,即具有Y染色体单倍型H1H5人群,最先到达此地并驻留下来。当时虽然处于晚更新世后冰期,但由于纬度较低,当地气候及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他们经历了漫长岁月,孕育了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界对这批现代人人群初民,虽然是很严酷的,但这群远道来的具有发达脑量的早期现代人群,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不仅逃脱了被毁灭的命运,而且在与大自然的相处和斗争中取得了主动权,在开天辟地,造万物,造人,造火、造干栏、造稻谷、造牛、造工具等发展生产及生活过程中,经济生活得到改善,人口得以极大发展,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遗址。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晚更新世)后冰期消融,至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在漫长的岁月中,具有多态性的Y染色体单倍型H5的人群,逐渐演化发展成H6H7H8(?)、H9H10H11H12Y染色体单倍型人群,并逐步向四方扩展,占领了中国南方和东南部及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带,形成以农耕稻作为主体,辅以渔业为经济生活的“古越文化圈”。至新石器时代中期,“百越民族”逐渐形成;再后又快速地向东南亚的缅、马来、印尼、菲律宾及东亚的台湾、日本、朝韩和南太平洋诸岛扩散;直至晚期,逐渐形成“泛越”文化圈,创造出了以人文始祖布罗陀及姆洛甲为代表的越人先民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流传至今。

(二)人文始祖布罗陀及姆洛甲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探索

1以民间原始的数字易学出现来判别

根据1982年第16期《科学通报》揭示的考古成果及抚仙湖水下考古资料,黄懿陆教授研究判断:成熟的数字易卦出现在距今28135年~1330之间。

布洛陀、姆洛甲是从天而降的雌雄神鸟,以后鸟类驯化成家禽之后,越人即以鸡卦占卜,从古至今。

鸡卦占卜是数字易卦的来源。数字易卦出现在距今28135年~1330之间。因此,布洛陀、姆洛甲出现应在距今28135年以后,即旧石器时代晚期及其以后。

2以布洛陀教百姓引种稻谷的时间来判断

根据摩经记载及民间流传:远古时代过着采摘及狩猎经济生活,人口多了,野果及野兽肉不够吃,生态破坏了,是布洛陀、姆洛甲教大家开荒种地,引种、驯化野生稻谷等,从此进入农耕稻作时代。  

又根据古代越人分布地区稻谷考古资料:1)在湖南与广西毗邻的道县玉蟾岩文化遗址发现1480112320年的稻谷及陶片,即旧石器时代晚期。2)江西万年仙人洞文化遗址发现1400012000年稻谷及陶片。因此,布洛陀、姆洛甲出现应在1480112000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或之前。

3、以越人特有的“戉”、“有肩石斧”、“有段石錛”及几何印纹陶器出现来判别

 “戉”、“有肩石斧”、“有段石錛”,是公认的远古时代越人农耕族群发明的最早的特有的农耕生产工具;几何印纹陶是越人特有的生活用具。

根据考古资料:1)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发现石斧、稻谷及几何印纹陶的年代为:110009000年;2) 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二处文化遗址的几何印纹陶的年代为:1200010000年;3)湖南道县玉蟾岩文化遗址中几何印纹陶的年代为:1481012320年;4)广西桂林甑皮岩文化遗址:穿孔石器及几何印纹陶的年代为:1250011400年。

摩经记载及传说:这些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都是布洛陀、姆洛甲造万物时,创造并教百姓使用的。因此,布洛陀、姆洛甲出现应在148109000年左右,即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

4、以目前越人在晚期智人(即“新人现代人”) 阶段之前期的考古文化遗址资料来判别

从分子人类学研究得知:大约67万年前,早期非洲“新人现代人”人群,从东非来到东南亚泰、老、越及中国北部湾两广地区,他们属晚期智人。他们最先到达后并驻留孕育了很长一段时间,先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越人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并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址。

以广西柳江人文化遗址、广西百色右江阳圩百达人文化遗址、越南和平文化遗址、泰国夜丰颂仙人洞文化遗址及贵州兴义猫猫洞人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现简述于下。

1)广西柳江人文化遗址

1981年在广西柳州柳江县发现,柳江人的古人类学名:“中国新人化石”,有颅骨、脊椎骨、肋骨、骨盆及大腿骨多块,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室吴汝康教授鉴定,定名为“柳江人”。地质年代:第四系晚更新世,距今45万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现代人化石,为一中年男子,脑壳容积远大于现代人平均脑量1400ml,为1570ml ;形态与现代人特别是两广人、壮族人相似,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吴汝康教授认为:“柳江人是中国以致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

中国著名民族学家黄现璠教授认为:“柳江人所在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活动区域,也是今天壮族聚居地。鉴于此,壮族也是这些古人类后裔”。(《壮族通史》,黄现璠)。 

1984年日本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日本人的祖先可能是柳江人的一个分支。特别是港川人简直与柳江人像极了。”,“日本人的起源要到中国南方去找”。

2)广西百色右江阳圩百达人文化遗址

百达人文化遗址:2004年发掘,该文化遗址、出土文物5万多件。可分为上下两套连赎过度的文化层,上部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距今90007000年;下部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层,时间为距今10万年~9000年。

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以出现石斧、石錛及绳纹陶器为特征的大量石器;还发现骨针、骨锥、用火遗迹、螺壳堆积层、及动物植物遗存;还发现石器制造场,建筑群(柱洞群)遗址,及墓葬地;工能分区明显。

旧石器时代文化层:见有石制品:石锤、石核、石片等;器型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等;时代小于10万年,属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百达人文化遗址是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度的第一处文化层遗址,文化层堆积厚,遗物丰富,跨越时代长,对研究古文化的发展演变,构建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史前年代框架及文化发展演化系列,具有重大意义;对研究华南古人类体质特征及壮民族的起源、分布、葬俗及经济生活、生存环境等,具有重要价值,应进一步发掘及研究。

珠江流域上游右江地区,类似此类文化遗址,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据相关资料,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右江流域目前有57处以上,以田东高岭坡文化遗址、百色百谷文化遗址为代表;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更广,每个县都有分布,以那坡感驮岩文化遗址、百色新格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代表。

3)越南和平文化遗址

和平文化:分布于越南北部和平省,及老挝北部、泰国东北部地区,年代为20500年~8000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

 和平文化居民,主要从事采集、狩猎、捕捞,并制造和使用石器;大约在9000年~7000年,在越南北山地区出现石斧或几何印纹陶。

4)泰国仙人洞文化遗址

位于泰国西北部夜丰颂府迈桑南村仙人洞,年代为11690年~8750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

 仙人洞人制造和使用石器,驯养猪畜等,并采集各种植物种子;晚期约81427622年,制造石錛、几何印纹陶,并种植葫芦、瓜类、豆类、菱角等作物。

5)贵州兴义猫猫洞人文化遗址

位于兴义顶效猫猫洞,1974年发现,年代为距今12000年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地质年代属晚更新世后段。有7件猫猫洞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新人~现代人)。

猫猫洞人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角器、及动物化石达4000多件,有用火遗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森水教授在《贵州的新发现及其对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的意义》中指出,“台湾长滨文化与兴义猫猫洞文化有密切联系,虽然我们还不能说猫猫洞文化是长滨文化的直系祖先,至少可以说,猫猫洞文化类型为寻找台湾省远古文化之源。”(《贵阳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

5、结论

综上所述:越人族群的先民,属于较早的晚期智人(即早期的“新人现代人”。 ——他们从东非沿印度洋沿岸东进,最先到达并驻留东南亚北部及中国北部湾地区后,孕育了很长一段时间,先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越人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并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址。

这一批人群脑量发达,远大于1400ml,聪明能干,很快取代及交融了滞后不思进步的“早期智人——古人”遗子(如马鹿洞人、隆林人等),经济生活及人口大力发展,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逐渐形成以农耕稻作为主体,辅以渔业为经济生活的“古越文化圈”;并向四方扩展,占领了中国南方和东南及东北沿海的平原地带,新石器时代中期“百越民族”逐渐形成;再后,又快速地向东南亚的缅、马、印尼、菲律宾及东亚的台湾、日本、朝韩和南太平洋诸岛扩散,直至晚期,又形成了“泛越文化圈”。

 这一批人群来到东南亚及中国北部湾地区以后,经历了大约7万年~约1万年左右的漫长岁月,“开天辟地,造万物,造人类,规范伦理道德,造工具等,发展生产……”,当时正处于晚更新世后冰期,在人文始祖布洛陀、姆洛甲的带领下,在艰难困苦的生存竞争环境中,团结奋进,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披荆斩棘,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向前发展。创造了越人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布洛陀、姆洛甲就是这群越人人群的佼佼者、代表者及英雄,并成为越人及其以后形成的百越民族、泛百越文化族群所崇拜敬仰的人文始祖,古今流传。因此,人文始祖布洛陀、姆洛甲文化,是具有创世性、始祖性及顶礼膜拜的宗教性文化。

三、从越人到百越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塑

人文始祖布罗陀及姆洛甲带领百姓,团结齐心、艰苦奋斗,培养及塑造了充满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拼搏创造的越人、百越民族精神。

(一)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1、与天斗。大约67万年前,越人先民,即新人现代人人群,从东非来到东南亚泰、老、越及中国北部湾两广地区。他们经历了地质历史时期中的第四纪晚更新世第二个漫长的全球冰期岁月,长途跋涉,寒冷交加,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最后来到东南亚 泰、老、越 及中国北部湾两广地区,繁衍生息。团结一心、凝聚一起,共同艰苦奋斗精神绝无仅有,令后人赞佩。

2、与地斗。越人先民——新人现代人人群,从东非来到东南亚 泰、老、越 及中国北部湾地区后,在漫长的全球冰期岁月中,为解决吃的问题,随着人口增多,从艰难的采摘、狩猎、捕捞,逐步转向创制农具,开荒种地,农耕稻作,团结一心、凝聚一起,艰苦奋斗,解决了吃的问题。其精神令后人赞佩。

3、与人斗。始祖时代是大约67万年前,非洲晚期智人人群,从东非来到东南亚泰、老、越及中国北部湾两广地区,他们属新人现代人人群。这一批人群脑量发达,远大于1400ml,聪明能干,要与滞后不思进步的当地“早期智人——古人”遗子斗,并最后征服、取代及交融了“早期智人——古人”遗子(如马鹿洞人、隆林人等)。经济生活及人口大力发展,并向四方扩展,占领了中国南方和东南及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带,形成以农耕稻作为主体,辅以渔业为经济生活的“古越文化圈”;其后又快速地向东南亚的缅、马、印尼、菲律宾及东亚的台湾、日本、朝韩和南太平洋诸岛扩散,形成“泛越”文化圈。

4、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环境斗。越人先民——新人现代人人群,从东非来到东南亚泰、老、越及中国北部湾两广地区之后,约71万年,世界进入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一方面要战胜严寒,一方面又要与毒蛇猛兽作斗争,要团结一心,开荒种地,创造农具,农耕稻作……精神可嘉。

(二)开拓进取、拼搏创造的民族精神

1、开拓进取,发明有肩有段石斧、有段石奔及几何印纹陶。越人先民——新人现代人人群,从东非来到东南亚泰、老、越及中国北部湾地区之后,据摩经记载:开动脑筋,创造石器、木器农具等;创造几何印纹陶等生活用具,开拓性及创造性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从此进入农耕生产社会,人类历史向前跨进一大步。开创性精神可嘉。

2拼搏创造,发明农耕稻作。据摩经记载:布洛陀教百姓去寻找、驯化及种植多种野生稻谷和小米、高粱等;以及引导百姓开田造地,并创造犁田、耙田、播种、插秧、灌溉、施肥、收获等一整套农耕稻作方法,从原始的采摘、狩猎、捕捞时代,向前跨进农耕稻作时代,使人类社会又向前跨进一大步。开拓进取及拼搏创造的民族精神,非常难能可贵。

3、开拓性及创造性的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越人先民,即新人现代人人群,最后在东南亚泰、老、越及中国北部湾两广地区扎根之后,经历了漫长岁月,孕育了很长一段时间。据摩经记载:是布洛陀领导百姓开拓性及创造性的规范了众多人群、氏族社会的制度及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古人类社会有序地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不断革命,永远前进的探索进取精神,值得赞赏、弘扬、传承。

(三)古骆越文字的发明证明:中华大地上已诞生了距今46千年前的古骆越文明古国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据摩经记载:是人文始祖布洛陀,又开拓性及创造性的创造发明了46千年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古骆越文字。又根据对古骆越文字的释读证明:在46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在南方古骆越人地区,已经产生了有大量文字记载的文明古方国:古骆越国,古越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进入了古骆越国发展及繁荣昌盛的文明时代。(有专门文章研究讨论:《从人文始祖布洛陀创造古百越文字的释读中探寻古骆越国行踪》)。

四、结语

人文始祖布洛陀、姆洛甲文化,是具有创世性、始祖性及顶礼膜拜的宗教性文化。他们带领百姓,团结齐心、艰苦奋斗,培养及塑造了充满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拼搏创造的越人、百越民族之民族精神。

 

注:罗祖虞、陈 燕(云南民族大学)、罗洪庆、罗源泰(云南河口布依学会)


中华布依网
Copyriht@ 中华布依网.com 
Powered by VIPCMS.Net